
两年一度的世界客车博览会这次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,场地本身就够热闹。去年疫情还在阴影里穿梭,今年明显恢复了不少,参展企业大概550家左右吧——这个数字我估算的,毕竟官方没说太详细。
其实我挺喜欢这种场合的。你知道,欧洲的公交市场一直挺讲究的,尤其是德国、瑞典之类的国家,思想上就对环保这个标签特别敏感。但没想到,去年我在展厅遇到个法国跳槽来的销售,晃悠间聊了会,他说:你看啊,欧洲市场很难,一是监管严格,二是要花不少成本。我觉得他还挺实在的,毕竟欧洲车企在换绿牌的路上,压力比咱们国内大多了。
不过这次最吸引我注意的,还真是中国企业的表现,尤其是宇通、比亚迪。去年我还琢磨,要不是这两个公司一路走到欧洲,别说市场份额了,光是在技术层面就差太远。结果今年,一开场就看到宇通拿了年度最佳客车和最佳巴士,这光是奖就多到让我都晕乎了。
我刚才翻了下笔记,宇通的车电同寿技术挺有意思。他们说,这个技术其实挺简单,也就是让电池的寿命和车辆使用寿命一样长,不用说,减少了后续维护的困扰。之前我在国内做研发时,常听人说,电池用到三分之一可能就得换,成本蹊跷。知道这个消息,我想,即使在欧洲,公共交通公司也不傻,愿意花多点钱换高端技术,说明中国工艺逐步成熟。
更别说,他们展示的长途客车还弄了带按摩和加热座椅的配置,前排那块屏幕得多大,乘客体验提升明显。这也让我问自己,这个配置在欧洲是不是很过剩?想必欧洲乘客对舒适确实有更高追求吧。这点上,和国内公交比,差异其实挺明显。
比亚迪这次更厉害,直接带三款纯电车型,长短搭配,全部配自动驾驶辅助系统。说实话,我心里还在琢磨,自动驾驶这个事儿到底多久能成熟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我之前在他们的展馆见过,那种设计,想象一下,像个长长的刀片,扁平而硬朗,模块化程度高,安全性也是我觉得挺靠谱的。
而且比亚迪说,他们在欧洲已投放了超过5000辆纯电大巴,遍布26个国家160多个城市,累计跑了6.5亿公里。这个数据算不算野心大胆?我猜,少说也得帮欧盟减少碳排放几十万吨(或许我猜得不太准确,但差不多吧……)
我还记得有个销售跟我说:欧洲司机很讲究驾驶体验,长途累了点按摩座椅很有用。对吧,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,实实在在的车和用料说话。这让我想起我一个朋友,他是在巴黎的公交公司工作,说:我们用的多半还是德国的,价格当然贵,但技术很稳。欧洲对技术的要求很高,尤其是安全方面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德国奔驰和曼恩也都带来新品什么的。曼恩的纯电大巴我还挺注意的,他们新品设计得挺上档次,站在展台前,感觉欧洲传统工艺没变,但在新能源方面也在疯狂追赶。毕竟,对欧洲车企来说,新能源和数字化已是生死线。
说到这,我突然想到,欧洲市场的价格压力其实挺大的,去年我跟一位修理工聊天,他说:你欧洲公交价格咬得很紧,要换车不容易。意思是说,纯电车虽好,但价格比传统油车贵了15%-20%,而且维护也要跟上。没细想过,稳定的售后体系其实是门槛。
(这段先按下不表。)我在展厅闲转,发现很多中国供应链厂家的展台也很吸睛,比如电池、电机、电控,那块的技术水平已经不比外国差,甚至还有一些细节完善得更到位。比如一款国产的电控箱,尺寸大小和功率都算合理,还带有智能监控。其实我心想,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布局,谁都能做,但关键在于技术细节和切实落地。
我刚才翻了下相册,看到一张照片——一个专注的工程师在调试电池模块,旁边还有个助手提醒:注意温控。显然,温控设计在欧洲很重要,看场地的温度差异,欧洲冬天很冷吧?所以车载热管理比国内细腻得多了。这个细节可能不被看得太重,但对车辆稳定运行影响极大。
(这部分想说,供应链和研发其实就是个材料+工艺的事情,但除了技术,心态也很重要。是不是容易因为压力放松?还是像国内部分企业那样,硬拼创新?)
说到硬拼,我还觉得,欧洲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很残酷,除了技术,还得考虑到合规和适应。某国产供应商展出了空调系统——他们声称已经达到欧标标准。但我心里在打个问号:能达到的,就是大概率可以用上,要是有什么不兼容的地方,就麻烦了。标准的碎片化和复杂化是个巨大坑。
或者,你会不会觉得,很多企业走出去,还是靠价格战?我不敢这么讲,但这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其实展会结束时我还在想,能不能从这些硬件变化,抓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。什么按摩座椅、温控系统、智能驾驶辅助。那天遇到个朋友,他说:其实最重要的,不是技术多牛,而是服务要跟上。说得没错。毕竟,买车除了硬件还要配软服务。
嗯,最后留个问题吧:你觉得,未来新能源公交车最核心的还是用户体验吗?还是背后还是技术壁垒?我心里挺乱的。是不是要等到我们身边的公交也变得既环保又智能,才能真算进入新时代?
(这段糊弄过去,先不总结。)
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,内容由人工完成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生成。AI在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。
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与作者。
证券配资门户,配资资金杠杆,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